大清帝國清史館
  • 首頁
  • 本紀
    • 太祖本纪
    • 太宗本纪>
      • 太宗本纪一
      • 太宗本纪二
    • 世祖本纪>
      • 世祖本纪一
      • 世祖本纪二
    • 聖祖本纪>
      • 聖祖本纪一
      • 聖祖本纪二
      • 聖祖本纪三
    • 世宗本纪
    • 高宗本纪>
      • 高宗本纪一
      • 高宗本纪二
      • 高宗本纪三
      • 高宗本纪四
      • 高宗本纪五
      • 高宗本纪六
    • 仁宗本纪
    • 宣宗本纪>
      • 宣宗本纪一
      • 宣宗本纪二
      • 宣宗本纪三
    • 文宗本纪
    • 穆宗本纪>
      • 穆宗本纪一
      • 穆宗本纪二
    • 德宗本纪>
      • 德宗本纪一
      • 德宗本纪二
    • 宣统皇帝本纪
  • 志
    • 天文>
      • 天文一
      • 天文二
      • 天文三
      • 天文四
      • 天文五
      • 天文六
      • 天文七
      • 天文八
    • 災異>
      • 災異一
      • 災異二
      • 災異三
      • 災異四
      • 災異五
    • 時憲>
      • 時憲一
      • 時憲二
      • 時憲三
      • 時憲四
      • 時憲五
      • 時憲六
      • 時憲七
      • 時憲八
      • 時憲九
    • 地理>
      • 地理一
      • 地理二
      • 地理三
      • 地理四
      • 地理五
      • 地理六
      • 地理七
      • 地理八
      • 地理九
      • 地理十
      • 地理十一
      • 地理十二
      • 地理十三
      • 地理十四
      • 地理十五
      • 地理十六
      • 地理十七
      • 地理十八
      • 地理十九
      • 地理二十
      • 地理二十一
      • 地理二十二
      • 地理二十三
      • 地理二十四
      • 地理二十五
      • 地理二十六
      • 地理二十七
      • 地理二十八
    • 吉禮>
      • 吉禮一
      • 吉禮二
      • 吉禮三
      • 吉禮四
      • 吉禮五
      • 吉禮六
    • 嘉禮>
      • 嘉禮一
      • 嘉禮二
    • 軍禮
    • 賓禮
    • 兇禮>
      • 兇禮一
      • 兇禮二
    • 樂>
      • 樂一
      • 樂二
      • 樂三
      • 樂四
      • 樂五
      • 樂六
      • 樂七
      • 樂八
    • 舆服>
      • 舆服一
      • 舆服二
      • 舆服三
      • 舆服四
    • 選舉>
      • 選舉一
      • 選舉二
      • 選舉三
      • 選舉四
      • 選舉五
      • 選舉六
      • 選舉七
      • 選舉八
    • 職官>
      • 職官一
      • 職官二
      • 職官三
      • 職官四
      • 職官五
      • 職官六
    • 食貨>
      • 食貨一
      • 食貨二
      • 食貨三
      • 食貨四
      • 食貨五
      • 食貨六
    • 河渠>
      • 河渠一
      • 河渠二
      • 河渠三
      • 河渠四
    • 兵>
      • 兵一
      • 兵二
      • 兵三
      • 兵四
      • 兵五
      • 兵六
      • 兵七
      • 兵八
      • 兵九
      • 兵十
      • 兵十一
      • 兵十二
    • 刑法>
      • 刑法一
      • 刑法二
      • 刑法三
    • 藝文>
      • 藝文一
      • 藝文二
      • 藝文三
      • 藝文四
    • 交通>
      • 交通一
      • 交通二
      • 交通三
      • 交通四
    • 邦交>
      • 邦交一
      • 邦交二
      • 邦交三
      • 邦交四
      • 邦交五
      • 邦交六
      • 邦交七
      • 邦交八
  • 表
    • 皇族世表>
      • 皇子世表一
      • 外戚表
    • 諸臣封爵世表
    • 軍機大臣年表>
      • 軍機大臣年表一
      • 軍機大臣年表二
    • 部院大臣
    • 疆臣年表
    • 籓部世表
    • 交聘年表
  • 列傳一
    • 后妃
    • 諸王>
      • 諸王一
      • 諸王二
      • 諸王三
      • 諸王四
      • 諸王五
      • 諸王六
      • 諸王七
    • 列傳(一)>
      • 列傳九
      • 列傳十
      • 列傳十一
      • 列傳十二
      • 列傳十三
      • 列傳十四
      • 列傳十五
      • 列傳十六
      • 列傳十七
      • 列傳十八
      • 列傳十九
      • 列傳二十
      • 列傳二十一
      • 列傳二十二
      • 列傳二十三
      • 列傳二十四
      • 列傳二十五
      • 列傳二十六
      • 列傳二十七
      • 列傳二十八
      • 列傳二十九
      • 列傳三十
      • 列傳三十一
      • 列傳三十二
      • 列傳三十三
    • 列傳(二)>
      • 列傳三十四
      • 列傳三十五
      • 列傳三十六
      • 列傳三十七
      • 列傳三十八
      • 列傳三十九
      • 列傳四十
      • 列傳四十一
      • 列傳四十二
      • 列傳四十三
      • 列傳四十四
      • 列傳四十五
      • 列傳四十六
      • 列傳四十七
      • 列傳四十八
      • 列傳四十九
      • 列傳五十
      • 列傳五十一
      • 列傳五十二
      • 列傳五十三
      • 列傳五十四
      • 列傳五十五
      • 列傳五十六
      • 列傳五十七
      • 列傳五十八
    • 列傳(三)>
      • 列傳五十九
      • 列傳六十
      • 列傳六十一
      • 列傳六十二
      • 列傳六十三
      • 列傳六十四
      • 列傳六十五
      • 列傳六十六
      • 列傳六十七
      • 列傳六十八
      • 列傳六十九
      • 列傳七十
      • 列傳七十一
      • 列傳七十二
      • 列傳七十三
      • 列傳七十四
      • 列傳七十五
      • 列傳七十六
      • 列傳七十七
      • 列傳七十八
      • 列傳七十九
      • 列傳八十
      • 列傳八十一
      • 列傳八十二
      • 列傳八十三
    • 列傳四>
      • 列傳八十四
      • 列傳八十五
      • 列傳八十六
      • 列傳八十七
      • 列傳八十八
      • 列傳八十九
      • 列傳九十
      • 列傳九十一
      • 列傳九十二
      • 列傳九十三
      • 列傳九十四
      • 列傳九十五
      • 列傳九十六
      • 列傳九十七
      • 列傳九十八
      • 列傳九十九
      • 列傳一百
      • 列傳一百一
      • 列傳一百二
      • 列傳一百三
      • 列傳一百四
      • 列傳一百五
      • 列傳一百六
      • 列傳一百七
      • 列傳一百八
    • 列傳(五)>
      • 列傳一百九
      • 列傳一百十
      • 列傳一百十一
      • 列傳一百十二
      • 列傳一百十三
      • 列傳一百十四
      • 列傳一百十五
      • 列傳一百十六
      • 列傳一百十七
      • 列傳一百十八
      • 列傳一百十九
      • 列傳一百二十
      • 列傳一百二十一
      • 列傳一百二十二
      • 列傳一百二十三
      • 列傳一百二十四
      • 列傳一百二十五
      • 列傳一百二十六
      • 列傳一百二十七
      • 列傳一百二十八
      • 列傳一百二十九
      • 列傳一百三十
      • 列傳一百三十一
      • 列傳一百三十二
      • 列傳一百三十三
      • 列傳一百三十四
    • 列傳(六)>
      • 列傳一百三十五
      • 列傳一百三十六
      • 列傳一百三十七
      • 列傳一百三十八
      • 列傳一百三十九
      • 列傳一百四十
      • 列傳一百四十一
      • 列傳一百四十二
      • 列傳一百四十三
      • 列傳一百四十四
      • 列傳一百四十五
      • 列傳一百四十六
      • 列傳一百四十七
      • 列傳一百四十八
      • 列傳一百四十九
      • 列傳一百五十
      • 列傳一百五十一
      • 列傳一百五十二
      • 列傳一百五十三
      • 列傳一百五十四
      • 列傳一百五十五
      • 列傳一百五十六
      • 列傳一百五十七
      • 列傳一百五十八
      • 列傳一百五十九
    • 列傳(七)>
      • 列傳一百六十
      • 列傳一百六十一
      • 列傳一百六十二
      • 列傳一百六十三
      • 列傳一百六十四
      • 列傳一百六十五
      • 列傳一百六十六
      • 列傳一百六十七
      • 列傳一百六十八
      • 列傳一百六十九
      • 列傳一百七十
      • 列傳一百七十一
      • 列傳一百七十二
      • 列傳一百七十三
      • 列傳一百七十四
      • 列傳一百七十五
      • 列傳一百七十六
      • 列傳一百七十七
      • 列傳一百七十八
      • 列傳一百七十九
      • 列傳一百八十
      • 列傳一百八十一
      • 列傳一百八十二
      • 列傳一百八十三
      • 列傳一百八十四
    • 列傳(八)>
      • 列傳一百八十五
      • 列傳一百八十六
      • 列傳一百八十七
      • 列傳一百八十八
      • 列傳一百八十九
      • 列傳一百九十
      • 列傳一百九十一
      • 列傳一百九十二
      • 列傳一百九十三
      • 列傳一百九十四
      • 列傳一百九十五
      • 列傳一百九十六
      • 列傳一百九十七
      • 列傳一百九十八
      • 列傳一百九十九
      • 列傳兩百
      • 列傳兩百一
      • 列傳兩百二
      • 列傳兩百三
      • 列傳兩百四
      • 列傳兩百五
      • 列傳兩百六
      • 列傳兩百七
      • 列傳兩百八
      • 列傳兩百九
    • 列傳(九)>
      • 列傳兩百十
      • 列傳兩百十一
      • 列傳兩百十二
      • 列傳兩百十三
      • 列傳兩百十四
      • 列傳兩百十五
      • 列傳兩百十六
      • 列傳兩百十七
      • 列傳兩百十八
      • 列傳兩百十九
      • 列傳兩百二十
      • 列傳兩百二十一
      • 列傳兩百二十二
      • 列傳兩百二十三
      • 列傳兩百二十四
      • 列傳兩百二十五
      • 列傳兩百二十六
      • 列傳兩百二十七
      • 列傳兩百二十八
      • 列傳兩百二十九
      • 列傳兩百三十
      • 列傳兩百三十一
      • 列傳兩百三十二
      • 列傳兩百三十三
      • 列傳兩百三十四
    • 列傳(十)>
      • 列傳兩百三十五
      • 列傳兩百三十六
      • 列傳兩百三十七
      • 列傳兩百三十八
      • 列傳兩百三十九
      • 列傳兩百四十
      • 列傳兩百四十一
      • 列傳兩百四十二
      • 列傳兩百四十三
      • 列傳兩百四十四
      • 列傳兩百四十五
      • 列傳兩百四十六
      • 列傳兩百四十七
      • 列傳兩百四十八
      • 列傳兩百四十九
      • 列傳兩百五十
      • 列傳兩百五十一
      • 列傳兩百五十二
      • 列傳兩百五十三
      • 列傳兩百五十四
      • 列傳兩百五十五
      • 列傳兩百五十六
      • 列傳兩百五十七
      • 列傳兩百五十八
      • 列傳兩百五十九
      • 列傳兩百六十
      • 列傳兩百六十一
      • 列傳兩百六十二
  • 列傳二
    • 循吏>
      • 循吏一
      • 循吏二
      • 循吏三
      • 循吏四
    • 儒林>
      • 儒林一
      • 儒林二
      • 儒林三
      • 儒林四
    • 文苑>
      • 文苑一
      • 文苑二
      • 文苑三
    • 忠義>
      • 忠義一
      • 忠義二
      • 忠義三
      • 忠義四
      • 忠義五
      • 忠義六
      • 忠義七
      • 忠義八
      • 忠義九
      • 忠義十
    • 孝義>
      • 孝義一
      • 孝義二
      • 孝義三
    • 遺逸>
      • 遺逸一
      • 遺逸二
    • 藝術>
      • 藝術一
      • 藝術二
      • 藝術三
      • 藝術四
    • 疇人>
      • 疇人一
      • 疇人二
    • 列女>
      • 列女一
      • 列女二
      • 列女三
      • 列女四
    • 土司>
      • 土司一
      • 土司二
      • 土司三
      • 土司四
      • 土司五
      • 土司六
    • 籓部>
      • 籓部一
      • 籓部二
      • 籓部三
      • 籓部四
      • 籓部五
      • 籓部六
      • 籓部七
      • 籓部八
    • 屬國>
      • 屬國一
      • 屬國二
      • 屬國三
      • 屬國四
  • 討論區
  • 國史館
赛尚阿讷尔经额

  赛尚阿,字鹤汀,阿鲁特氏,蒙古正蓝旗人。嘉庆二十一年繙译举人,授理籓院笔帖式,充军机章京。宣宗命枢臣甄别所属,赛尚阿列一等,予优叙。洊迁郎中。道光十一年,擢内阁侍读学士,偕将军富俊按吉林将军福克精阿剋扣兵饷,得实,劾罢之。予头等侍卫,充哈密办事大臣,擢内阁学士。丁父忧回旗,留京,迁理籓院侍郎,兼副都统,调工部。迭赴盛京、广东、察哈尔按事。十五年,命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。调户部,擢理籓院尚书,兼都统,调工部。

  二十一年,海疆戒严,诏赴天津、山海关勘筑砲台,复偕御前大臣僧格林沁查阅海口。二十二年,命为钦差大臣,赴天津治防。和议成,撤防回京。初,京师添设枪队,命赛尚阿偕左都御史恩桂司训练。至是上阅武,枪队独整,嘉其督率有方,赐花翎。二十四年,命覆讯通州民妇康王氏勒毙亲姑狱,白其冤,论坊官逼供罪如律。调户部尚书,赴江南查阅江防善后事宜。三十年,兼步军统领、协办大学士。咸丰元年,拜文华殿大学士,管理户部。

  时广西匪乱方炽,巡抚周天爵、提督向荣会剿,不能制贼,起用林则徐,未至,道卒。李星沅督师,诸将不用命,亦无功。文宗深忧之,以赛尚阿亲信近臣,命为钦差大臣,赴湖南防堵,将以代星沅也,特赐遏必隆刀,给库帑二百万两备军饷。副都统巴清德、达洪阿率京军随行,姚莹、严正基参军事;又调湖南在籍知县江忠源赴营。未几,星沅卒於军,趣赛尚阿驰往督师,授内大臣。六月,至广西,疏陈汰兵勇,明纪律,购间谍,散胁从,断接济五事,诏嘉其能通筹全局。  周天爵与向荣不协,解其任,以邹鸣鹤代之。又疏陈贼势,略言:“粤西股匪繁多,冯云山、洪秀全、凌十八等俱奉天主教,凶狠称最,来往於金田、东乡、庙旺、中坪,官兵壁上环观,有无可如何之势。宜先用全力攻剿大股,一经得手,则分兵剿办,方免顾此失彼之虞。省垣兵少,暂居中调遣,分派巴清德、达洪阿进剿。”於是向荣连破贼於中坪及桂平新墟。乌兰泰设伏,歼贼甚众。贼窜踞紫荆山,以新墟、双髻隘为门户。达洪阿、乌兰泰攻双髻,毁其巢,贼自焚新墟而逸。官军失利,遂陷永安州,赛尚阿坐失机,降四级留任。

  诏责诸军并力进攻,水窦为永安要隘,乌兰泰攻拔之,乃合围。向荣任北路,乌兰泰任南路。永安城小而坚,环攻四阅月不能下,严诏趣战。二年正月,赛尚阿亲往督之,用向荣策,缺城北一隅不置兵,纵其出,因而击之。乌兰泰争之不得,素与荣不协,至是益相水火。二月,贼果由此路突出,官军不能御,仅获洪大全,槛送京师,以收复永安上闻;而贼遽犯桂林,向荣走间道入城守御,乌兰泰尾追至将军桥,猝被砲伤,旋殒於军,总兵长瑞、长寿、董光甲、邵鹤龄亦战殁。赛尚阿自请治罪,诏责戴罪以图补救,命两广总督徐广缙率师赴援。

  贼见桂林守具已完,援师渐集,解围北窜,连陷兴安、全州。赛尚阿始入驻省城,遣提督余万清、总兵刘长清进攻全州。江忠源破贼於蓑衣渡,毙悍贼冯云山。贼遂入湖南,连陷道州、江华、永明、嘉禾、蓝山、桂阳,赛尚阿尾之,抵衡阳。贼由郴州分窜醴陵、攸县,寻犯长沙,势益鸱张。湖南巡抚罗绕典以闻,文宗震怒,诏斥赛尚阿调度无方,号令不明,赏罚失当,以致劳师糜饷,日久无功,褫职逮京治罪。命大学士等会鞫,赛尚阿伏地流涕,自言不忍杀人辜负圣恩,论大辟,籍其家,三子并褫职。未几,释出狱,发往直隶,交讷尔经额差遣,调京随办巡防。五年,遣戍军台,寻释之,命练察哈尔蒙古兵。十年,回京,总统左翼巡城事宜,予侍郎衔,授正红旗蒙古副都统。以病免。光绪元年,卒。子崇绮,自有传。

  讷尔经额,字近堂,费莫氏,满洲正白旗人。嘉庆八年繙译进士,授妃园寝礼部主事,调工部,洊升郎中。道光元年,出为山东兗沂曹道,迁湖南按察使,丁忧去职。三年,起署山东按察使,寻实授。承鞫教匪马进忠狱得实,赐花翎,就迁布政使。六年,擢漕运总督。九年,调山东巡抚。十二年,擢湖广总督。十六年,湖南新宁瑶生蓝正樽习教传徒,聚众数千,攻武冈州城,为官兵击退。捕获党羽,而正樽逃逸,诏责讷尔经额严缉,久不获,革职留任。十七年,京察考绩,诏斥讷尔经额玩泄无能,降湖南巡抚,限一年捕正樽。寻以正樽已被乡勇殴毙,奏下继任总督林则徐确查虚实,则徐疏言乡勇殴毙三贼,有正樽在内,以衣物为证,诏斥衣物出於事后呈验,不足信,褫讷尔经额职,予三等侍卫,充驻藏办事大臣。逾年,晋头等侍卫,调西宁办事大臣。二十年,擢热河都统。俄授陕甘总督,未之任,命署直隶总督,寻实授。  二十一年,英吉利兵船游弋秦王岛,命讷尔经额移驻天津筹防,加太子太保。时渐多事,财政支绌,疆臣犹因袭承平旧制,惮於兴革。廷议兴屯垦及畿辅水利,讷尔经额疏言:“屯田不能行於畿辅,先朝试行水利,屡兴屡废。良由南北异宜,民多未便。”寝其议。又言官请长芦悬岸盐额如河南、山东,改归官办。讷尔经额言:“悬岸由於私充引滞,但使枭贩敛迹,民贩亦可持久,诸商不招自至。不必务官办之虚名,徒事更张,无裨实用。”咸丰二年,以直隶总督协办大学士,寻拜文渊阁大学士,仍留总督任。

  三年,粤匪既踞江宁,分党由安徽入河南,归德、睢州、宁陵、兰封相继陷,河南巡抚陆应穀败绩。贼窥开封,命讷尔经额防守大名,遏贼北窜。令总兵花里雅逊布屯延津防河,双禄守彰德为后继,而贼酋林凤祥、李开芳已自汜水渡河,陷温县,犯怀庆。讷尔经额檄总兵董占元赴援,自驻临洺关,请增调盛京、吉林步骑。诏授讷尔经额为钦差大臣,节制河南、北诸军。贼围怀庆久,知府余炳焘率绅民固守,贼周树木栅为久困计。援军四集,惟都统胜保、将军托明阿军战最力,花里雅逊布、董占元等隔丹水驻军,畏贼不敢进。胜保屡以为言,诏促讷尔经额进师夹击,并防贼窜入山西,乃进驻清化镇。八月,诸军五路合击,破贼栅,贼大溃,围乃解。文宗大悦,赐讷尔经额双眼花翎、黄马褂,赉擢诸将有差。

  贼之败窜也,诸军以久战疲罢,未能力追;山西兵多调援,设防不密。贼遂由济源入太行山,连陷垣曲、阳城、曲沃,犯平阳府,扰及洪洞,并失守。追军皆落后,惟胜保先进,战於平阳,挫之。绕前扼贼北路,贼乃东趋。讷尔经额回驻临洺关,素不知兵,束手无措。或告潞城、黎城间有孔道,循太行东出武安,密迩临洺,然险隘可扼。讷尔经额以非直隶辖境,咨山西巡抚守御。既而贼果破黎、潞,犹谓贼不能遽至。忽有冒钦差大臣旗帜责州县供张者,盖贼之前驱已出山矣。俄而麕至,官军出不意,惊溃,讷尔经额以数十人走保广平府城,关防、令箭、军书、资械委弃皆尽。事闻,褫职,留於直隶随同办理军务。贼遂大炽,畿辅半被蹂躏,京师震动。命惠亲王绵愉为大将军,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副之,胜保督师前敌追剿。於是逮讷尔经额下狱,论斩监候。逾年始殄贼,先后擒首逆林凤祥、李开芳伏诛,畿辅肃清。赦讷尔经额出狱,遣戍军台。逾年释回,予六品顶戴,命守慕陵。寻以四五品京堂候补。七年,卒。子蕴秀、衍秀,并官内阁学士。

  论曰:清沿故事,有大军事,辄以满洲重臣督师。乾、嘉时,如阿桂、福康安、勒保、额勒登保等,皆胸有韬略,功在旂常。道光以来,惟长龄平定回疆,差堪继武。其后禧恩之征瑶,奕山、奕经之防海,或以骄侈召谤,或以轻率偾事。至粤匪初起,李星沅不胜任,易以赛尚阿,驭将无方,遂致寇不可制。讷尔经额庸懦同之,畿甸震惊,自是朝廷始知其弊。惟僧格林沁犹以勋望膺其任,不复轻以中枢阁部出任师干,即有时亲籓遥领,亦居其名不行其实。盖人材时会使然,固不可与国初入关时并论也。
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.